車間用CGJZF60風冷冷風型管道降溫除濕機去年夏天,浙江一家木制品廠的車間主任急得直跺腳——價值二十萬的進口板材全翹邊了。我去了一看,濕度計顯示82%RH,墻角的國產除濕機早就趴窩了。這事兒讓我想起2018年給東莞電子廠裝CGJZF60的時候,人家現在三年了濕度就沒超過55%。 你說風冷管道機有啥特別的?熱交換器才是真功夫。紡織廠那臺機器,銅管翅片表面做了納米涂層,酸霧腐蝕愣是比隔壁廠晚了大半年才出現第一個漏點。不過我跟你說,這涂層要是施工時碰上"焊瘤"(就是焊接留下的疙瘩),保護效果直接打對折——去年蘇州那臺機器返修,拆開一看全是焊瘤處的腐蝕點。 能耗這事兒得擺數據。某汽車廠原來用噴淋降溫,每月電費六萬八。換成風冷管道機后,賬單直接砍到四萬二...等等不對,是四萬一千五,他們后來給我發了調整后的明細。原理很簡單:噴淋要不停循環水泵,而風冷機靠壓縮機干活,變頻技術一上,能耗曲線就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溜。 但標稱參數都是坑!廠家說的30公斤/小時除濕量,到了45℃的注塑車間能有一半就不錯了。我現在簽合同前都讓銷售帶著機器來現場測,測完還要看他"冷媒偏流"(就是制冷劑分布不均)的調試記錄。廣東那家模具廠不信邪,結果機器裝好第一天就報警E3...啊不對,新固件應該是F2?反正壓縮機直接罷工了。 安裝坡度這事能寫本血淚史。上海有個廠非要省空間,把排水管坡度做到0.5%。結果呢?冷凝水倒流把電機板泡了,照片我現在手機里還存著——綠色電路板泡得跟海苔似的。后來我定規矩:坡度低于2%的工程,加錢都不接。 這機器有個軟肋我得說實話:變頻響應速度慢半拍。塑料車間那種模具一開,溫度五分鐘能竄十度,這時候壓縮機還在那兒不緊不慢地升頻。有次在重慶,我干脆把溫度傳感器改到離熱源更近的位置,算是打了個補丁。 說到維護,宣傳冊上寫"免維護"純屬扯淡。濾網每月都得吹灰,特別是面粉廠這種場所——上周剛處理完一臺進氣口堵得像千層餅的機器。不過全不銹鋼外殼確實省心,我經手的那臺化工用的,五年了連個銹斑都沒有,雖然電費確實比普通版高那么一丟丟... 老張上次修機器時腰差點閃了。檢修口那六個螺絲,三個藏在蒸發器后面,得用那種帶萬向節的螺絲刀,像做腸鏡似的往里捅。廠家后來學乖了,新款改成快拆卡扣,早該這么設計! 現在去客戶那兒驗收,我都帶包煙跟老師傅套近乎。他們抱怨"風口有哨音"的時候,八成是法蘭墊片沒裝好;說"機器喘粗氣",大概率是膨脹閥堵了。這些經驗手冊上可沒有。 上個月回訪泉州那家服裝廠,車間主任拉著我看濕度記錄儀:連續17個月穩穩卡在60%RH。臨走時門衛大爺塞給我兩包潤喉糖——車間再沒人抱怨嗓子干癢了。這比什么驗收報告都管用。 要是你在廣西這種悶罐天地方裝機器,聽我句勸:散熱間距按說明書再加10%。我那個在防城港的項目,就因為太信參數表,第一批機器全在雨季鬧過熱保護...當然現在這批改進了散熱片角度,算是因禍得福。
|